| 制氢

中科嘉鸿:自主研发首艘甲醇燃料电池电动示范渔辅船首次亮相

来源:中科嘉鸿

时间:2023-12-04

近日,中科嘉鸿(佛山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艘甲醇燃料电池电动示范渔辅船在2023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首次亮相。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司长徐春荣表示,推动绿色船舶制造业发展,要构建绿色船舶产品体系,加快形成绿色船舶谱系化供给能力,重点推进LNG、甲醇、氨和燃料电池等绿色动力船舶研发应用,打造标准化、系列化品牌产品。

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副院长袁成清指出发展电动船舶是推动航运碳减排的重要抓手,并介绍以固定式纯电池动力船舶、换电式纯电池动力船舶、清洁能源混合动力船舶等电动船舶典型应用案例,指出未来电动船舶发展路径。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实船试验与船型研究部副主任魏锦芳认为绿色动力装置与系统是实现零碳的根本路径,新技术的测试验证是船舶智能化走进现实的必要支撑,倡导内河船舶的绿色化和智能化应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具有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并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中科嘉鸿提出了甲醇燃料电池新能源长续航渔船方案以针对目前渔民渔辅船使用情况痛点,该方案在不改变渔民使用情况下满足渔民日常养殖、运输、作业等需求,并有效解决了续航短和补能不便等问题。

该艘渔辅船采用中科嘉鸿6kW甲醇燃料电池双电系统,配置6kW电动推进器,加注60升甲醇燃料以6-8节航速可续航12-15小时,具有零污染排放、长续航里程、低运营成本、易推广复制等优势。中科嘉鸿首创甲醇燃料电池渔辅船将加速电动船舶在海产品养殖业的发展,为构建“电动福建”注入新动能,对推动我国内河船舶产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绿色船舶制造业发展是全球海事工业新一轮变革的重要方向。今年7月,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明确提出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尽快达峰,在2050年前后达到“净零排放”,全面加速船舶“脱碳”进程。当前,加快船舶工业绿色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新的增长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特别声明

国际氢能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氢能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氢能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氢能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氢能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