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氢

方型槽、PEM唱主角!从两场氢能展会看电解槽创新趋势!

来源:氢能汇

时间:2025-03-29

3月26日,北京两场氢能展会云集了各路氢能企业前来排兵布阵。在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电W4馆,2025北京国际氢能技术装备展览会盛大启幕。氢能压缩机企业、氢燃料电池车企业和加氢设备企业成为展会主角。

另一端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2025国际氢能大会暨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同样人潮汹涌,氢能设备企业、氢燃料电池、氢储能材料、氢能产业园区等公司云集。

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05)了解到,绿电制氢关键设备——电解槽生产企业在此次展会中纷纷亮相自家精心打造电产品,圆形电解槽、方型电解槽、碱性电解槽、PEM电解槽、AEM电解槽琳琅满目。

北京新国展氢能展会的展品

北京新国展氢能展会的展品


方型电解槽成为主流


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05)发现,此次展会各家公司展示的产品,方型电解槽的占比明显比圆形电解槽多。其实从去年开始,方型电解槽已经开始悄悄占领市场。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氢能展展品


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05)了解到,方形电解槽与圆形电解槽相比,优势在于,诸如模块化设计,使其拥有了良好的运输-安装-维护性能;

方型电解槽的流场和温度场均匀,对密封垫片的影响小,有利于风光波动条件下稳定运行;

不仅如此,方型电解槽还可以支撑更高的电流密度,数据显示,方形槽电密可以轻松达到不低于8000A/㎡的水准;

方型电解槽还拥有更快的制氢速度和更低的单位能耗;宽负荷范围,数据显示:方形电解槽负荷范围一般可达到 10%~120%,对风电、光伏等波动性电源的适应能力更强。

亿纬氢能的工作人员接受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05)采访时介绍道:“方型电解槽的利用率更高。方型电解槽比较好堆叠,可以节省一些占地空间。”

去年已经有三一氢能、蓝昆氢能、吉冠科技、希倍优氢能、海德氢能、亿利氢田时代发布了方型电解槽。

电解槽2

今年氢能展会上,亿纬氢能、中化蓝星、中电丰业、氢辉能源、航天工程等氢能设备企业都展示出了自家的方型电解槽产品。


PEM正在走上主舞台AEM在技术储备中


今年展会上,PEM电解槽已经站上主舞台,AEM电解槽虽然大部分没有量产,但已经成为各家技术实力展示或作为新品发布的主角。碱性电解槽,在今年的展会上展出的主流是2000标方的产品。


航天工程的工作人员告诉氢能汇(h2-2005),2000标方的碱性电解槽产品,是市场主流,比较适合风光储氢一体化的大型基地项目。


但由于碱性电解槽对电力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风电和光伏发电一旦出现较大波动性,会对制氢产生安全影响。


为此PEM技术可以与之完美衔接,因为PEM对于电源波动性可以快速响应。通常情况下,大型风光制氢项目会用一部分的PEM电解槽,来保证应对电网波动性。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项目也会选用两者结合的方式。


氢辉能源在此次展会发布了第二代MW级BriLyzer®-R200 Gen 2 PEM电解槽和BriLyzer® AEM电解槽新品。

前者单槽产氢量可扩展至600Nm³/h,具备双增强型质子交换膜、多级自密封技术等优势,可以实现更低能耗。后者基于氢辉能源在PEM电解槽领域的堆叠工艺和工程化经验打造而成,采用模块化集成设计,支持快速堆叠扩展。而且据销售人员介绍,产品全部为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

天合元氢实现碱性与PEM技术的双线布局。此次展会推出的天擎系列第二代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通过电极材料创新、流场仿真优化、智能控制算法三大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了从设备性能到系统协同的全面升级。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加速PEM技术研发,计划根据市场需求推进二期产线建设。

天合元氢展台


中电丰业展出的PEM产品产氢量可以做到200Nm³/h,具备5%-110%的宽负荷调节能力,而且主要部件实现了国产化。

亿纬氢能此次展会发布了1MW AEM电解槽产品,该产品采用新一代电极技术,电流密度提升了20%;其产氢速率达 230 Nm³/h,电解槽工作压力提升至1.4 MPa,冷启动时间缩短至15分钟,完美适配风光波动性绿电与工业高压场景。

天际氢能推出的AEM产品完全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据销售人员介绍,天际氢能的AEM产品通过模块化设计、标准化生产、规模化交付,实现快速迭代、降本增效,打造客户真正需要的氢能产品与服务。

氢鸾科技也发布了200kW级AEM水电解制氢系统,产氢速率达40 Nm³/h,功率波动范围10-110%,能耗低至4.3-4.8 kWh/Nm³。

备注:本表格仅统计了部分参展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通过与展商交流,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05)发现,当前制氢电解槽市场应用较广的技术依然是碱性电解槽,但其后续产品创新开发空间有限;PEM制氢技术正在登上舞台,成为当下企业新品开发的重点,虽然目前制氢成本较高,但后续随着技术创新迭代,未来有很大的降本空间。

AEM新品大部分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者定制化层面,尚未形成主力,虽然其具备碱性槽和PEM的双重优势,但因为阴离子交换膜技术瓶颈问题,让AEM技术目前难以形成规模化优势。



未来展望

绿色制氢已经成为行业的主流,不同的电解槽技术如繁花绽放,业内专业人士预计,PEM技术降本存在空间,预计未来下降幅度在40%-50%之间。

电解槽技术正在向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很多设备厂商正在启动电解水制氢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系统化管理,实现高效制氢,以此降低成本。

比如隆基氢能此次展会期间分享了自研智能化平台,能够提供三种监测管理方式:数字孪生屏、数视融合屏和HMI组态屏。

隆基氢能制氢设备智能化平台


据了解,隆基氢能推出的智能化平台支持各类制氢场站(ALK、PEM或AEM)的无缝接入及管理,目前已经在某制氢工厂和多晶硅工厂成功实施运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阳光氢能电解槽展品


阳光氢能2000Nm³/h数智化电解槽首度公开展出,现场工程师介绍:“正如大屏显示,电解槽搭载的SMS数字化管理系统如同“大脑”,具备安全管理、状态分析、运行优化三大功能,能实时感知运行状态并自主优化——从调节功率到预判故障,更智能地适应风光发电的波动,并将故障响应时间压缩至秒级。”

但目前电解槽在技术领域还存在短板,诸如催化剂、阴离子交换膜仍然依赖进口,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实现自主知识产权,但从整体看,在部分制氢配件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还有待加强。

在此过程中,企业应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技术突破,优化产品性能,提升氢能制备的效率与经济性。

同时,氢能设备企业应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打造差异化的发展路线,避免“内卷式”竞争。

素材来源:2025北京国际氢能技术装备展览会、2025国际氢能大会暨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参展企业官网

来源:氢能汇



特别声明

国际氢能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氢能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氢能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氢能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氢能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