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氢
来源:氢能汇
时间:2025-07-24
氢能汇获悉,7月22日,财富中文网发布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
氢能汇通过梳理,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共有25家涉及氢能业务的企业。
包括央企涉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华润、南方电网、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华能、国家电投、华电、大唐、中车、中煤、东方电气、三峡。
光伏企业涉及隆基绿能、天合光能、阳光电源、晶澳科技。
风电企业涉及中车、东方电气、金风科技、明阳智能。
榜单如下:
PART.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石化院)成立于2006年6月,是中国石油炼化领域唯一直属研究院。全院固定资产20亿元。关键重要试验装置设备1000多台套,拥有包括原子级分辨球差投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24通道加氢催化剂制备系统、DCR、ACE、TREF、NMR等在内的数千台套仪器设备。
PART.0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科院)是中国石化直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创建于1956年,石科院拥有中国石化氢能技术重点研究室、中国石化润滑油脂重点实验室等机构。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分布式甲醇制氢技术、分布式氨制氢成套技术等自主技术在国内率先投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材料攻关取得积极进展。
PART.03
中国华润有限公司
华润的前身是于1938年在香港成立的“联和行”。1948年联和进出口公司改组更名为华润公司。2003年归属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被列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现已发展成为业务涵盖大消费、综合能源、城市建设运营、大健康、产业金融、科技及新兴产业6大领域。
在氢能技术研发领域,华润在制氢系统、海水制氢以及氢能检验测试等多个关键环节均有所布局。
PART.04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南方电网公司成立氢能源研究中心,开展电氢协同领域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建设、创新平台构建。依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心正面向用户的氢、电、热综合需求和电网调峰,开展技术研发布局和产业应用,实现氢热电联供。目前,氢能源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在固体氧化物电池(SOC)领域有影响力的科研单位,尤其是在SOC模组、系统集成与控制方面有深厚技术积累。
PART.05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能源集团于2019年6月设立的全资二级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氢能源为主业,也是集团氢能业务唯一平台,代表国家能源集团打造运营国家级的“中国氢能联盟”,初步形成了“专注氢能制、储、运和加氢基础设施等氢能供应链建设”的公司发展定位。
中天华氢有限公司是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三方共同合资建立,目前已拥有4000平生产、组装、测试车间,形成年产50套加氢装备和100MW水电解制氢装备的规模,并同步规划研发测试中心及制造中心。
PART.06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根据中国电建《2024年年度报告》,中国电建科学谋划“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施方案,加强新能源等行业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探索氢能等前沿技术储备,抢抓“双碳”机遇,全力推进新能源和抽水蓄能业务规模化快速发展。公司将积极研究布局深远海风电、新型储能、氢能、地热能等战略性新兴业务,并关注碳汇、碳交易市场,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贡献电建方案、电建智慧。
在2025年7月,中国电建总承包建设的中亚首个绿氢EPC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绿氢项目成功实现首次产氢。
PART.0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吉利汽车集团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旗下一家集汽车乘用车整车、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汽车集团。旗下醇氢科技围绕“1.2.3.3”生态战略,以车辆推广为核心,围绕资本与产品市场双轮驱动,绿醇制备、甲醇加注、醇电汽车三位一体协同发展,能源开发从1.0代灰醇到2.0代蓝醇,再到3.0代绿醇三步走,打造万亿级价值的中国特色绿色生态产业链。
PART.08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2024年12月5日,一汽解放6DV超级工厂投产暨首款氢气发动机在辽宁大连发布。展现了中国一汽树立民族汽车品牌、加速“All in”新能源战略定力和矢志绿色创新驱动,打造商用车零碳动力、领航氢能产业发展的强大决心。
PART.9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新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一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二级企业,确立以绿色能源供应为主体,以煤炭清洁加工和节能环保服务为支撑,以氢能和碳汇开发与利用为驱动的“一体两翼双驱“主业布局,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绿色能源供应商。
据了解,今年3月,新型能源氢能公司渭南经开区加氢示范站投入运行,日最高加氢量可达1400kg,通过氢能重卡替代燃油重卡进行绿色运输,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4000t。
PART.10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是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于2022年1月25日在北京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50亿元,截至2023年底职工共66人,是目前央企中注册资本最大且唯一布局氢能全产业链的专业平台公司。
公司是中国能建氢能源全产业链和一体化发展的平台公司,是中国能建氢能业务投建营一体化平台、产业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和技术应用平台,也是中国能建境内外氢能源相关产业投资和资本运营的实施主体,公司业务覆盖氢能制、储、运、加、用、研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业务涉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技术开发及新能源技术研发、氢气储运、氢能综合利用、大型绿氢基地等领域。
PART.11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华能清能院)成立于2010年4月,在产品构成上,致力于用智能技术打造智慧能源,提供安全、便捷、持续、稳定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形成了“CERI×”产品体系,包含规划(区域能源规划、勘察设计、大基地等)、建设(上大压小、储能产业链、制氢产业链、EPC总包、柔性支架、分散式风电等)、运维(电力现货交易、智慧供热、故障诊断、智慧运维、碳监测等)三大系列。拥有新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碳中和环保解决方案;综合能源高效利用解决方案;储能解决方案。同时,在能源大数据分析利用、钙钛矿等发电新材料、氢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领域拥有前沿性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
PART.12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家电投旗下氢能产业科技型企业。公司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依托国家电投产业资源和创新优势,开展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目标是打造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研发与高端制造一体化、高度市场化的氢能行业领军企业。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先进制储氢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等氢能产业技术创新。
PART.13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华电氢能”是以中国华电旗下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氢能产业为载体打造的工业产品品牌。该品牌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氢及氢能高效利用,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电解水制氢设备制造商、绿色氢氨醇系统集成服务商、绿色化工衍生品供应商。“华电氢能”团队自主研发的“华臻”“华瀚”系列电解槽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份额位居前列,是国内绿氢系统解决方案的领军者;承建的绿氢项目投运规模及设备稳定性保持行业领先。
PART.14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集团已形成绿色氢氨醇项目投资、制氢技术攻关、氢能平台及子公司建设、产业生态构建的多维布局。
据了解,2025年2月,大唐(内蒙古)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大力推进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建成行业首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绿电制氢耦合煤化工能量管理平台,圆满完成集团公司首个绿氢耦合煤化工示范项目,依照“新能源制氢耦合煤化工绿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攻关项目的年度计划,推进绿氢产业经济性评价模型及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建设,为后续争取新能源建设指标筑牢经济性根基。
PART.15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洲所”)始创于1959年,前身是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现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一级全资子公司。
在今年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上,中车株洲所发布新一代4000标方碱性电解槽,以创新技术引领电解槽大标方时代。同时,还展出了4000标方制氢系统,500标方PEM电解槽。
PART.16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煤)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中煤集团以大型风光基地为依托,推动绿氢项目规模化落地。
今年7月份,10万吨/年液态阳光--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技术示范项目光伏发电和制氢单元项目获备案。项目单位为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其中制氢系统设计规模为46200Nm?/h,储氢系统设置10台2000m?球罐。
PART.17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隆基氢能)是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基绿能)的控股子公司,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大型绿氢装备与方案提供商。目前,公司主营大型碱性水电解制氢设备与绿电制绿氢解决方案。预计到2025年,隆基氢能产能将达到5-10GW。
PART.18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天合光能成立于1997年,以创新引领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和核心驱动力量,搭建全面领先的科创体系。
天合元氢隶属天合集团,是以电解水制氢技术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企业。深耕氢能领域多年,专注于科技创新、行业引领,为全球环境、能源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多维方案,是行业内领先企业,并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氢能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天合元氢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依托多项专利技术以及一流的研发团队,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攻关技术难点,通过将新能源电能转换为氢能,彻底打破光伏等新能源生产与使用的时空不对称及低密度特性,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品质、可灵活部署的绿氢设备以及一体化解决方案。
PART.19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阳光电源子公司,致力于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系统解决方案。
阳光氢能专注于电解水制氢技术,主要产品有碱性水电解槽、PEM电解槽、PWM制氢电源、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与智慧氢能管理系统。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柔性制氢系统解决方案,完美匹配可再生能源快速波动特性,适用于电力、工业、交通等多种应用场景。依托阳光电源技术实力,引领绿电制氢技术方向。
PART.20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11月13日,晶澳(北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杨爱青,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该公司由晶澳科技旗下晶澳太阳能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销售;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
PART.21
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电气集团)创立于1958年,是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之一。产品包括风电机组、太阳能发电设备、水电机组、核电机组、火电机组(燃气轮机发电、清洁高效煤电)、控制系统、环保设备、工业化工装备、氢能及燃料电池、储能装备、新材料等,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能源装备、绿色低碳装备、高端智能装备于一体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PART.22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风科技正积极布局新能源构网技术、绿电能源供给系统、绿氢智慧控制系统、绿氢装备与资源开发等全链条多层次的立体解决方案,致力于破解、攻克绿电制氢发展难题。
据了解,2024年7月,金风科技首台套撬装式IGBT制氢电源在其位于河北省的制造工厂成功下线并顺利发货,标志着金风科技在新能源制氢场景中的电源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PART.23
盈峰集团有限公司
盈峰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经过逾30年的稳健发展,已成长为一家具有全球视野的综合性产业集团。盈峰集团布局消费、环境、文化、资管、科技五大关键领域,形成了以上市公司顾家家居、盈峰环境、百纳千成等为代表的核心产业集群。
其中,作为设备供应商,盈峰环境交付了氢燃料电池洗扫车与清洗车两款车型,是天津首批投入运营的氢燃料环保装备。
PART.24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三峡能源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深入推动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氢能、地热等新兴业务发展,深入推动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氢能、地热等新兴业务发展,,因地制宜谋划“新能源+”新型储能、光热、制氢、生态环保等创新融合项目。
据了解,2019年,三峡集团设立了专注氢能的产业基金——东方三峡投资。该基金由东方电气、三峡集团下属企业等合资设立,专注于清洁能源、氢能等领域的投资布局。
PART.25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中山,专注新能源高端装备研发与制造,业务涵盖风、光、储、氢等清洁能源开发运营、高端装备的研发与制造以及工程技术服务领域,位居中国企业500强和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前列,是国内领先、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慧能源企业。
明阳氢能是北京明阳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新闻发布及品牌推广的平台。明阳氢能主营制气电解槽、发电燃料电池等核心氢能装备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销售。
完整榜单
资料来源:财富FORTUNE、企业官网信息
来源:氢能汇
国际氢能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氢能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氢能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氢能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氢能汇 12小时前
氢能汇 12小时前
氢能汇 12小时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