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氢

氢气运输,比送“长安的荔枝”还难吗?

来源:中国能建

时间:2025-09-15

电影《长安的荔枝》中

唐代小吏李善德为运送鲜荔枝绞尽脑汁

竹筒密封、冰镇保鲜、驿站接力

活脱脱一场古代“冷链物流”攻坚战

而今天运输氢气面临的挑战

竟与千年前的“荔枝难题”惊人相似

氢气

轻若鸿毛却易燃易爆

娇贵程度不输荔枝

如何安全高效地“保鲜运输?

中国能建江苏院的化学工程师庞格

穿梭AI世界

带你领略现代科技给出了四种妙招

恰似李善德智慧的四次升级

第一招

高压“竹筒”的进化

长管拖车

像一列载满巨型钢管的小火车

每根钢管可承受200倍大气压

将氢气牢牢锁住

好比把荔枝钉在防震竹筒里

更绝的是管道输氢

这好比为氢气修建的“高速驿道”

从内蒙古到长三角

氢气如同驿卒传递的荔枝

通过数千公里管道无声奔涌

成本比高压拖车降低70%

未来全国的输氢管道将织成一张“氢脉”网络

第二招

移动冰窖的“超低温魔法”

荔枝离枝后“一日色变,二日香变”

李善德用冰窖续命

而氢气想变成方便运输的液体

需要零下253摄氏度的深冷环境

低温液态储氢技术

就是现代版冰窖

双层真空的“魔法罐车”

像永不解冻的移动冰库

让氢乖乖保持液态

不过这种“冰窖车”造价高昂

但由于其运输效率大幅提高

比较适合长距离运输

第三招

氢气的“易容术”

李善德若会这招

或许不必奔波千里

液态有机储氢(LOHC)技术

让氢气玩起“变装”

它让氢气与芳香族化合物结合

变成常温常压下的稳定液

这就像给荔枝裹上糖衣

运输时和汽油一样安全方便

到目的地再“热水浴”释放氢气

第四招

固体“氢气罐头”

若李善德生活在现代

大概会对固态储氢技术

频频点赞

某些金属合金就像海绵

能把氢原子吸进微观孔隙

形成安全稳定的“氢气罐头”

这种储氢密度堪比压缩饼干

1立方米合金能存下80公斤氢

足够氢能汽车行驶500公里

我国的氢能产业正从试点探索逐步进入有序破局的新阶段。中国能建紧跟时代发展浪潮,率先布局绿氢产业,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打通氢能“制储运加用研”全产业链。

双鸭山生物制绿色甲醇与绿色航煤一体化一期项目

该项目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投资建设,是全球首个十万吨级风光氢耦合生物质气化制可持续航空燃料示范工程,总体规划建设30万吨/年绿色航油和20万吨/年绿色甲醇装置,一期工程建设10万吨/年绿色航油。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4亿元,年利用秸秆原料90万吨,实现年碳减排25万吨,对解决秸秆高值化利用、绿电规模化消纳、可持续航空燃料安全供应等难题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一期项目

该项目由中国能建氢能公司投资建设,是全球最大体量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规划分期建设3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及80万吨/年绿色合成氨和绿色甲醇,是国家发改委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项目一期建设8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20万吨/年绿色合成氨和2万吨/年绿色甲醇装置。

国内首座8兆瓦级碱性电解水制氢机组试验检测平台

该平台由中国能建北京设备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电机系、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共同建设,设计测试能力为500-1500标方,测试对象覆盖目前主流的碱性电解水制氢电解槽和整流器,可为大型并网或离网制氢示范工程提供设备选型、型式试验及运行验证工作,为电解水制氢系统的质量评价和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实际数据支撑。

千年过去

从荔枝驿道到氢能丝路

“保鲜运输”的智慧始终延续

技术的进步正让清洁能源的运输

变得更加高效安全

或许未来某天

氢能运输会像发个快递一样简单

而这一切

正如李善德的故事

源自人类不懈的探索与智慧

来源:中国能建江苏院

特别声明

国际氢能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氢能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氢能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氢能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返回